看到這篇文章有感,而且很想抱怨,所以來討論寫作教育。
教育體制內的「作文教育」,是我少數一直很好奇,而且一直持續關注至今的事情。我會如此在意「作文教育」,跟我自身經驗有關。現在即便我已是沒念社會科學了,我還是覺得這個議題相當重要。這已經不是學科傾向的問題,這其實是義務教育養出來的通病。
文章寫不好,誰需要負責?
該篇文章討論的主題,是在看大學生的文章,常常「主詞不清」,動詞不知道由哪個主詞要執行。我認同這點,不過我想要強調,這其實不是台灣學生的錯,而是因為我們義務教育中的寫作訓練「就是這麼爛」。 我接受了 9 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3年。任何一個有受過義務教育的學生,應該都有資格批評台灣義務教育中的寫作教學。
舉個例子來側面證明,學生文章寫不好,其實是跟過去體制的負責人有關。在近年十二年國教的課綱爭議中,有一批文人跟學者,不希望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,會因為課綱跟考試方式的變動,而毀在別人手中。所以他們發表了一篇聲明,希望可以不要那麼快地把文言文比例降低。
就先從這個聲明的第一段看起好了:
針對近來「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」高中國文審議過程中,引發爭議,舉凡文言與白話選文比例,推薦選文篇目,臺灣文學的比重或是文教與文化經典的必要性等等。我們長期關心文學與語文教育,憂心當前高中國文課綱的爭議,遭到簡化為白話與文言之爭,或是中文與臺文之爭,而應該更深入細緻地去檢視其中各面向的問題:包括教材文類的取捨、教法如何更具創意啟發、改善學生語文溝通能力等等。我們更擔心輕率的改動,讓菁英階層與非菁英階層的學生再一次分流,有能力的家長會為孩子尋求額外學習古典文學的機會,而弱勢學子則無所適從,語文程度將低於國際水準。
這邊光是第一個句號以前的那段話,就出現了兩次「主詞對不上動詞/受詞」。
針對近來「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」高中國文審議過程中,引發爭議,舉凡文言與白話選文比例,推薦選文篇目,臺灣文學的比重或是文教與文化經典的必要性等等。
歹勢,誰引發爭議呢?我知道這句是要說「課綱」或「課綱審議過程」引發爭議,但這句子的組成,模糊到我要看三遍,才能猜測是誰在引發爭議。還有「舉凡…等等」句式,是不是「舉凡」前面應該要加個「有哪些爭議呢?」,或是「等等」的後面,加個對這些爭議的描述,才比較通順阿?
總之,先不論這篇聲明中,主張跟理由之間的聯繫合不合理。這篇聲明光是文法句式就一大堆槽點,朱家安在 這篇文章 已經評論這些槽點了,我就不一一列舉。這樣子一篇聲明都寫不好的人們,很多可能都是教育部在擬定「中文教育」政策時的智庫。摁……我們也不難看出,台灣的寫作教育如果有問題,可能會是體制的教法造成的。
當然也有好事。後來高中國文課綱改革,改得雷厲風行,考試也改、課綱也改,改得我都好想回去在念三年的國文課了。這是很令人期待的發展,學生考試不用再寫八股廢文。
接下來,我會從我自己的經驗,繼續討論我的主張。「台灣學生文章寫不好」,這問題台灣學生也是受害者。
迷一般的起承轉合?
我猜,在真正考到新型學測國文題目以前的高中生,應該還是在學這個沒什麼用的基本公式-「起承轉合」。這段我要來討論這個東西多不合理,還有其他奇怪的、害學生學不到好東西的壞習慣。
不論是由「論點-論證」或「主張-理由」組成的 論說類型文章,或是「開頭-過程-結尾」的敘事型文章,都用不到「轉」跟「合」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。結尾好好地把故事說完,或是重申論點,一篇文章就已經足夠完整了。另外在寫作教育中,很喜歡「要求」學生來個類似未來期許、意境深遠的結尾,也是非常沒意義。
這就導致隨便一個題目,如果要論說,一般學生連「把自己的想法講清楚」這件事情,都做得亂七八糟,沒條沒理。只剩無病呻吟,打模糊仗,試圖講大道理,但其實人生經驗也不一定豐富到能對大道理有深刻體悟;如果今天是要敘事或描述,就只會無限疊加一堆難到爆形容詞,跟各種古人詩詞,以為抄他們就可以跟他們一樣。
我們學了奇怪的方法,寫了一堆沒意義、無助於書面溝通的東西。最後不會描述,不會敘事,更不會論說,這也讓我在初入大學之始,遇到相當大的挫折。社科文章的 memo、報告拿分拿得很高,但我根本不知道我的 memo 架構好在哪裡、主張跟理由之間的邏輯性在哪裡。我甚至連作者的主要論點有哪些都不知道,這樣分數拿再高也沒有意義阿哈哈。當然,那時我也不敢說,我能夠掌握那些典型社科文章的論點。每次一看讀本,我就在作者的各種學術詞彙跟經驗舉例中迷路了,根本畫不出地圖。我只能羨慕一些能靠寫議題性文章維生的人,例如朱家安,例如報導者的評論,或是其他文章寫得有條理的作者,羨慕他們可以把文章寫得這麼易懂又有內容。但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練習,才能寫出那樣的東西。更別提晦澀的學術詞彙,我根本不知道那些詞、那些概念是什麼意思。
後來先接觸社會統計這門課,我才知道原來一篇「有意見要說的論文」,基本結構會是「假設」,跟諸多檢驗假設的「證據」。更後來,我看了很多關於「如何閱讀」、「如何寫作」跟「如何有條理的說明想法」的書,才比較知道該怎麼掌握一般論說文章的架構,比較知道怎麼抓出作者的主要論點們,以及支持這些論點的理由跟證據。到更後來,看了朱宥勳寫的小說書,跟他與朱家安合寫的作文教學書,我才踏入理解文學階梯的第一階,理解文學為何吸引人,為何能感動人,還有一個作者該怎麼安排他的文字跟情節,引誘讀者走進他設計的圈套裡,感受作者的情緒。
ok,到現在我自己花了不少時間看書,才大致掌握寫文章的「基本方法」,但這時候我已經大三下學期了,大學已過3/4,很多報告跟寫作的練習機會都已經結束了。而且,我覺得比較「實用」的寫作方法,居然是我自己想辦法習得的,那義務教育階段的寫作訓練,只是在白白浪費學生的時間而已。
假如我在國高中的教育,就有學到比較合理的寫作方法,也許在大學會更能夠掌握那些社科讀本的論點,也許更能寫出代表自己意見的memo跟報告,而不是拿讀本的原文來任意堆砌、排列組合,看會不會排出中大獎的作業。林俊傑有一首歌叫可惜沒如果。很可惜,人生沒有如果。
義務教育需要負起責任
所以,回到我的主張,跟我的標題。台灣的學生寫不出好文章,這應該是事實,我猜平均而言,學生們都會交出不太通順,意見也表達不清的報告。但是,我相信學生(例如)也不願意這樣,這完完全全就是義務教育中的寫作訓練造成的負面後果。而且這個問題還帶來(對我)影響相當深遠的後果,就是念了文組科系之後,大部分的書與文章都看不懂,更連合格的作業都寫不出來。雖然敝系有超級好課「閱讀與寫作」,大家也會推薦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,但只靠一學期的課,彌補不了長達12年的寫作荼毒;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談的是論文產生的整個過程,不是單獨討論寫作。關於寫作內容,多半是舉錯誤示範,告誡讀者不可如此,但讀者沒辦法知道「怎麼寫比較好」,缺乏一個可以按部就班操作的寫作方法。結果就是,可能即便我大四整年火力全開,瘋狂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練手,只怕也很難成為一個「擅長寫文章」的人了。而那些想成為「擅長寫文章」或「作家」的人,就應該在國高中時,快點拋棄體制內的寫法,趕快找出自己喜歡的方式。雖然我現在已經志不在此了啦。
總的來說,大學生寫的文章奇形怪狀也好、大學生缺乏有條理有邏輯的思考也好,這些結果的禍因,早在義務教育的寫作訓練時,就已經毫不客氣的種到學生身上。等到脫離苦海,還要花相當程度的時間跟努力,把自己身上的餘毒排盡;如果沒有這個時間跟機會,往後就會永遠拿著「起承轉合」,用這個完全脫離實際寫作的奇怪工具,來寫出自己的意見,結果一定亂七八糟,然後就是看到像文章開頭的那篇亂七八糟的聲明。
附上我文中提到的閱讀、思考、寫作相關書籍,還有國文課綱爭議:
-
寫作的部分: 作文超進化(朱家安、朱宥勳)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3963?sloc=main
論文教室: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(戶田山和久)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9459?sloc=main -
閱讀跟思考的部分: 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,從問對問題開始(M. Neil Browne, Stuart M. Keeley)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18167
只要出問題,小說都能搞定(朱宥勳)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47442 -
國文課綱爭議: https://phiphicake.blogspot.com/2014/08/blog-post_25.html
https://medium.com/@phiphicake/a979546ef31e
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7344/2656728
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6068/2962377
https://news.readmoo.com/2017/09/08/kris-170908-subject/
https://medium.com/@Chuck158207/f94551083957
https://medium.com/@Chuck158207/c951c1d2dbd4
https://medium.com/@Chuck158207/8de34991787f
https://medium.com/@Chuck158207/6e210912fc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