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2024職涯想法紀錄

2024/05/05

因為剛好到了一個事情都比較確定的時間點,所以記錄一下研究所時期的想法,跟「想做的事情」發生了哪些轉變。

2020年冬~2022年夏

當初在準備資管所的時候,其實只是想著好像對統計跟資料科學有點興趣,也有點基礎,希望能從事資料科學相關的職缺。但苦於我僅是社會科學學士,加上沒太多程式經驗,可能很難投遞到相關的職缺,所以想說試試看推甄資管所,如果成功錄取的話,就有機會得到更多資源,沒有的話就在看看吧。後來在很多人的幫助之下,加上非常多的運氣,我成功錄取了,也順利找到黃老師做自然語言處理的實驗室願意收我,就順著這條路走了。

這時候的目標還是朝向資料科學相關職缺發展,不過沒有想好要在哪個特定產業,應該覺得只要能玩 data 都行吧。隨著開始入學,為了完成 Lab 的產學專案,以及能夠閱讀論文,就花了大量的心力在學習上,這個時候就暫且把為求職準備這件事情放到一旁了。

2022年夏~2023年秋冬

在夏天的時候,因為難得有了機會與高中好友、在大 M 工作的維哲聊天,開始對台灣產業的薪資分布有一點概念。最有錢的工作在 IC 設計業,台灣念 CS 的人,在往這個方向去上面最需要的技能,是 C 語言以及 OS 、計算機組織的知識;而台灣的薪資水準基本上跟著產業走,科技業最容易收穫薪資的成長,等級大致照著 IC 設計、IC 代工/封測、電腦與週邊設備業(俗稱的系統廠與網通廠)這樣的階序排列(題外話,我不確定面板光電業的薪資會在電腦廠之前還是之後?有概念的人可以留言補充或指正)。這時候我開始有了一點「好像可以試著進去科技業」的想法,畢竟 2021~2022 大徵才時期,資管畢業進台積其實不在少數。這讓我開始問自己,如果想進入(廣義的)科技業,我要用什麼方式進去?這個問題在我開始準備碩士論文、閱讀 paper 之餘,不時會出現在我腦袋裡面。不過後來 9 月後專心忙於論文的進度,就又把這件事情放一旁了。

到論文進度接近收尾的 2023 年 6 月,我也開始尋找研替職缺。這時候也很幸運的有收到台積 IT 的幾個面試邀約。看到有進入科技業的機會,當然 pilipala 開心準備,不過後來才知道今年科技業相當凍結,即便這時還會找人的台積,標準也是相當嚴格。實力不足且準備不充分的我,當然一面之後就沒有下文了。後來在論文完成後 7~9 月,我有開始先搜集一些科技業中與 data scientist 較為相符的職缺,畢竟也算完成一篇 NLP 領域的碩論,應該足以作為進入科技業的 DS 缺的敲門磚吧?這時也有斷斷續續的投,不過還未把職缺窮盡。

後來到了 9 月底,我開始認真尋找科技業的研替職缺。前面忘記補充,研替的缺多半開在科技業,如果能上班服役,對役男來說是非常方便的選擇。當時我真的把科技業中,有開出 AI/data 或 IT 研替缺的公司窮盡地投遞了。半導體業包括四大 IC 代工(台積、聯電、力積電、世界先進)、台積大大小小的子公司(采鈺、精材、創意電子)、各式 1~456 線的 IC 設計(MNRPS 投了 NR,其餘包括旺宏、南亞科、華邦電)、其他 IC 相關公司(旺矽、環球晶),電腦業系統廠包括電子五哥(廣達、緯創、和碩、英業達、仁寶)、鴻海集團、研華、Moxa、台達電,面板廠有群創、友達等。當然,這時候我也非常期望能獲得預聘,如果能給我 offer 且等我完成兵役,我也非常願意。可惜的是幾乎沒有獲得一次「正式」的面試邀約(有一兩間有打來問,姑且算半次吧)。這讓我開始體驗到 2023 年台灣科技業冰凍三尺之寒,真的是 6 月飛雪至今啊。

2024 年 1、2 月

眼看研替無望,我勢必會要花一段時間,才會恢復自由之身,能夠確定一個能正式上工的日期。這時候除了每天家裡深蹲之外,「如果想進入(廣義的)科技業,我要用什麼方式進去?」這個問題又重新浮現在我腦海中,甚至是否要考慮其他產業(金融、電信、鋼鐵業?)也都變成選項。後來還是決定先繼續嘗試科技業,真的到萬策盡矣的時候再去其他產業吧(想了解原因可以再私訊問我,這邊不特別提)。那麼,假如我大概有知道 6 個月的零碎空檔時間,我要用什麼方式進去呢?以及,我可以接受「多爛」的科技業薪資呢?

在 AI/data 的職缺上,雖然有論文正在準備投稿,但也不能保證就能投上頂級會議(後來還真的沒有,十分意外);過去只有產學合作經驗,沒有其他實習經驗,我認為我在面試的準備上,已經把能呈現的經歷都呈現至盡磅(tsīn-pōng),同時也已經詢問各方同儕、前輩,甚至是 104 高年級求職教練的意見(老實說這個幫助有限),若要再增色或許只能做自己的 side project。不過焦慮實在使我沒有那麼多的創意跟心力,來做一個與 AI/data 相關的個人專案。如果要再降低求職難度,或許要試試其他產業了,但這與我的目標相違背,暫且作為退伍後萬策盡矣時才要採取的選項吧。

那麼,我應該嘗試另一種進入科技業的方式了,也就是以考 C 語言,問求職者 OS 與計算機組織的知識概念的方式,主要的目標職缺會是韌體(firmware engineer)。相較於 AI/data 的職缺,台灣科技業的韌體職缺,需求是在不同的數量等級,且面試流程與對人力的要求十分標準化。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網路心得文。也由於面試方式的標準化,我得以有考古題做準備,雖然對手會是 CS/EE 及工學院的其他碩士畢業生,但只要我薪資標準放得夠低,總是會有公司基於我的學歷給予面試機會吧?而只要有面試經驗,就更能逐步修正自己的準備方向了吧?順著這樣的想法,我開始著手學習 OS、計算機組織的知識,而加上我在差不多的時間點,從公所得知我能夠當「家因替代役」,在距離退伍的時間點之前,會有更大的時間利用彈性與緩衝,所以 C 語言的題目順序,則放到準備入成功嶺時,再帶紙張進去學習語法,在入營前的時間,就先以知識培養為主吧。

準備韌體面試至今

當然準備韌體面試這條路非常的不輕鬆,即便是此時此刻(2024/5)的今後,應該也是會有不少學習上的痛苦等我去經歷。在等待入營時間前那段只能等待的日子,我好多好多天都是看著電腦看到哭,同時埋怨自己效率不彰,而負面情緒又導致效率更差,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。畢竟,未知的痛苦應該總是最痛苦吧,太多事情我都無法掌握了,我也無從確認我那時的努力是否有效果,雖然我有繼續投遞職缺,依舊也是半間面試都沒有。(是否春節前後這個時間點,通常系統廠都不太會面試呢?有人知道的話也可以解答一下!)如果最後還是放棄韌體工作,那這段時間的投入不就放水流了嗎。

準備還是得繼續。在成功嶺替代役 253 梯的新訓專訓期間,我至少看了一部分 OS process scheduling 的部分,也把 GNU C manual 整份印出來帶進去啃 C 語言的語法;出營之後,能夠自由運用電腦的期間,我則是努力刷網路上的 C 語言面試考古題,及 geeksforgeeks 的 C 語言題目。

上面另一個問題還沒被回答到:我可以接受「多爛」的科技業薪資呢?在我出營後的第二次海投履歷期間,我把所有跟網通廠系統廠沾得上邊的公司,JD 中有含到 C 語言的職缺都按投遞了。公司小到多小?如果你聽過「亞旭電腦」的話,連比這個還要小的我也都有丟。做 POS 機韌體、讀卡機韌體的工作我也都有丟。甚至連起薪 3 萬、只要學士畢的韌體測試工作,我也有投。當然他們不可能只給我三萬啦,但現在想想,如果選項只剩只有 40k 的測試工作,我也會硬著頭皮去做。這是比國科會研究助理的碩士畢公訂價還要更低的薪資欸,而且在雙北呢。

後來真的開始有收到一些職缺的面試邀請,韌體面試這條路也應該走了 90%,快要塵埃落定了。(所以是不是電腦業系統廠找人真的有在淡旺季的呀?還是懇請知道的人可以解答一下)等今年年底結束之前,我應該會把入行後的後記填上。在這個時間點記錄下這些想法跟轉變,並不是要抱怨,只是怕等到真的開始工作之後,會忘記當初有想過哪些的可能,也讓我自己檢視是不是有走在設定的道路上,還是又會換一個目標。理智上,還是希望五年內都能朝著同一個目標的道路前進了,速度快慢沒關係,方向固定就好。

Tags: 想法 writing job